close

 


 

 

新加坡經濟轉型,不少傳統家族企業為尋找下一代接班人而發愁,本地歷史悠久的中藥保健品製造商鐘炎洲私人有限公司就是一個例子。

  現年58歲的第二代掌門人鐘衍燊坦言,自己當年接班之際也著實經過了一番心理掙扎。(蕭紫薇攝)

 

 


 

自己有生意做、任由發揮,當然比在外面幫人打工、看上司肯不肯讓你發揮來得強。

  新加坡經濟轉型,不少傳統家族企業為尋找下一代接班人而發愁,本地歷史悠久的中藥保健品製造商鐘炎洲私人有限公司就是一個例子。現年58歲的第二代掌門人鐘衍燊坦言,自己當年接班之際也著實經過了一番心理掙扎。

   1974年,24歲的鐘衍燊剛服完兵役,正在躊躇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他說:在六個兄弟姐妹之中,我是唯一接受華文教育的兒子,從小 進店裏幫忙、耳濡目染下也接觸了不少中藥知識。父親就勸我入行,告訴我:既然打下基礎就別浪費吧,到外面打工,事業發展肯定不如繼承家裏的生意好。

  或許就是父親鐘炎洲這一席外面風大雨大的循循善誘,說服了這個懵懂小夥子決定留下,踏入中藥界。

   而他一路走來也從未後悔。34年後的今天,鐘炎洲私人有限公司在他的掌舵下已成為本地最大中藥和保健品製造商之一,員工46人,年營業 額500萬元,每年生產400多種新加坡製造的中藥和保健品,全島的九成中藥行、七成中醫診所裏都找得到自家產品的蹤跡,也外銷到菲律賓、馬來西亞、 汶萊和泰國等地。

  談起接班人,育有一對兒女的鐘衍燊的態度非常堅決:公司累積了兩代的規模,一定會找一個接班人繼承,不可能讓它斷層消失。

  他打算把生意棒子交給從澳洲學成歸國的30歲兒子,把家族生意的命脈延續下去。他已委任兒子制定產品行銷策略、網站設計,也參與整個產品系列的重新包裝,在三至五年內好好磨煉,逐漸安排他接班。

  鐘衍燊承認:我那時候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的業務規模比以前大十多倍,兒子要從基礎上做起會更困難。但卻也不忘在話中有所保留:當然我還是尊重他,不會影響兒子的決定。

  兒子對中藥是否有興趣?他笑了:慢慢培養!

鐘炎洲私人有限公司在他的掌舵下已成為本地最大中藥和保健品製造商之一。

看好中成藥本地市場前景

  90年代,鐘衍燊自創綠葉品牌並委託中國名廠生產。幾年後,為了更好地控制品質以及供應時間,而把生產移師本地,斥資100多萬元在本地設廠生產中成藥。

  不同於一般人想像的傳統中藥,鐘炎洲所生產的中藥,膠囊、顆粒、片劑等,花花綠綠的外形與西藥甚至糖果相仿。工廠每個月定期進行微生物檢測,達到十萬潔淨級別水準,在2006年獲得新加坡衛生科學局所頒發的GMP證書。

  去年5月,鐘衍燊卻遇到了事業中最艱難的時刻。

  公司的廠房所在地——亞歷山大分銷園(Alexandra Distripark),由於要重新發展而與它們提前解約,限定他在半年內搬遷,這個消息可說是沉重的打擊。

  他說:在尋找新廠房過程中,有時談攏後對方又不賣了,有的臨時又要漲價,使我承受很大的壓力。新加坡產業又剛好開始漲價,可說歷盡千辛萬苦。

  今年1月,他終於在加基武吉找到合適的地點,有了前車之鑒,他不惜買下廠房遷移和裝修,前後共花了將近500萬元。

  在58歲的年紀,肯砸下這麼一大筆錢,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看好中成藥在新加坡市場的前景。

  鐘衍燊說:人口不斷老化,保健品肯定有市場,而且價格並不貴,老年人也負擔得起;另外,中藥雖然療效不快,但比起西藥,副作用少,符合現代人崇尚自然的要求,對一些如高血壓、頭痛、腰痛等需要調養的慢性病尤其適合。

  從90年代後期起,我國政府立法規定中藥的生產、銷售、進出口程式規範化。目前,本地中藥店及中醫診所有上千家,而在數十家中藥生產廠家和醫療保健出入口商當中,已取得GMP(優良藥品生產規範)證書的只有10多家。

鐘衍燊:因政府要求嚴格新加坡製造中成藥顯優勢

  針對一些中藥商反映希望政府鬆綁的要求,鐘衍燊認為,正因為我國政府要求嚴格,新加坡製造的中成藥的優勢才能凸顯出來。

  他說:過去市場良莠不齊,發生很多事故,經媒體報導後大大降低了消費者(對中成藥)的信心。畢竟,藥物關係到人體的健康,如果管得不嚴,就無法維持一個能與國際接軌的水準。日後只會更嚴格,中藥廠商也須時刻提升自己。

  從綠葉牌中成藥在國外的受歡迎程度來看,他所言的確不假,除了有不少東南亞廠商接洽,不時也有洋人遊客從國外寫信來,要求把產品郵寄過去。在印尼,這種中成藥居然還發現了仿冒品。

   鐘衍燊承認,本地中藥市場逐漸飽和,慣用中藥的消費者大多已成了顧客,是開拓新市場的時候了。最近,鐘炎洲私人有限公司開始把行銷網擴 展到西藥房如屈臣氏(Watson)和佳寧(Guardian Pharmacy),另外在百貨公司和超市如奧奇(OG)、慕斯達法購物中心(Mustafa Centre)也都找得到綠葉牌中成藥及保健品。

  另外,他也計畫聘請品牌顧問,為綠葉進行一輪門面大整修。除了重新設計包裝,使整個產品系列的形象更一致,也將推出網站,讓熟悉互聯網的年輕一代更加瞭解中成藥。

  展望未來,鐘衍燊列下五年大計:攻佔亞細安市場,把年營業額提升到800萬美元(1103萬新元);下一步則走向歐美市場。他展開自信的笑容:是開始衝刺的時候了。

父親勤奮節儉 兒子不甘寂寞

  鐘炎洲私人有限公司是本地中藥業的佼佼者。但很多人不知道,從明朝祖先在宮廷當御醫開始,鐘家就與中藥結下了不解之緣。

  1965年,擅長小兒科、頗受海南社群敬重的中醫師鐘炎洲在海南二街(現在的巴米士街Purvis Street和美芝路交界處)開了家小藥行,一邊替人把脈看診一邊賣藥。300平方英尺的小店面,雇了兩名員工負責門市和抓藥,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簡單平和。

  然而,傳到活潑外向、不甘寂寞的第二代鐘衍燊,想法就不同了。

  鐘衍燊說:我想了想,當個坐堂醫師充其量只能等人上門看診,倒不如行商能廣交四海,於是在中醫和中藥之間選擇了後者。

   算盤雖然打得響,但接下來要走的路卻很長。藥行生意規模小,不但事事要一腳踢,招徠生意時也要常常拉下臉求人,這可是當初在部隊已當上 軍官、在軍中發號施令的鐘衍燊所料想不到的。有時顧客急等用藥,鐘衍燊早上七點就必須爬起送貨。每晚在回家路上,父子倆的車後座也載滿藥品,一家又一家送 貨,通過持之以恆的服務逐漸累積客源。

  父子倆一起工作,卻也鬧出不少笑話。鐘衍燊說:不少人打電話到店裏找鐘先生,卻說不出是哪一個,瞭解狀況後索性老鐘小鐘分開叫。於是,小鐘也成了鐘衍燊一直沿用至今的昵稱。

   1970年,鐘炎洲老先生患上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後退休,30歲的小鐘正式接棒主掌大權,也開始了鐘家從未經歷過的業務改革。他斬釘截鐵地說:老人家多靠勤奮節儉過日子,但新加坡 在發展,靠這種思路勢必做不下去,一定要提升。

  提升這個在訪問中常出現的字眼,闡述了鐘炎洲私人有限公司一路來的發展軌跡。

  當時,中國還未對外開放,很多人想進中國都不得其門而入,能引進中藥的只有十幾家本地大型入口商,鐘炎洲私人有限公司也就停留在向它們拿貨,轉賣給中藥行和中醫診所的模式,並從中抽取3%的微薄利潤。

  80年代中葉,中國對外開放,鐘衍燊看出這個靠人吃飯的二手經銷模式無法長久,於是決定親身赴中國尋找新貨源,從代理中國小廠家開始做起了貿易,漸漸做出了成績,許多中國大廠家也紛紛找上門來,把獨家代理權交給他。

  鐘衍燊認為,自己的華校背景,同中國人打交道時有優勢:我懂得詩詞、歷史、地理,與中國人在文化上相近,有時候說幾句諺語,開開玩笑,大家的距離就拉近了許多。

《聯合早報》
(編輯:楊麗娟)

 



http://www.zaobao.com/finance/pages1/people08061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lk100sina 的頭像
    milk100sina

    手帳

    milk100s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