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佛教文學論壇]

------------------------------------------------------------------------
 
用戶名: xinsanwen 
 
書生商人詹宏志


一九九六年,《PChome電腦家庭》創刊,詹宏志祭出四十九元的行銷手法,以破冰船之姿切入並重整了市場;二○○一年,甫滿周歲的明日報宣告夭折,這個具書生性格的商人,在網路這座不可測的山中,遇上冰風暴……

去六年,詹宏志的影響力不斷躥升,他被封為「趨勢大師」、「行銷高手」、「網路教父」。在詹巨集志率先洞悉學習電腦的大風潮下,以新臺幣三千五百萬元成立 PChome電腦家庭》雜誌,六年來事業擴及出版、網路、創投。在去年網路最熱的時候,PChome集團的市值超過四十億元。一位媒體經營者觀察,即 使是網路事業泡沫化後,詹宏志以他的魅力與手法,在集團內任何一個事業都未上市的狀況下,PChome集團仍能集資超過二十億元,國內商業人士可說無人能 及。

儘管詹宏志能集錢於一身,不過卻沒有商人的銅臭味,反而是溫文儒雅的知識份子形象。即使在明日報停刊後,投資的股東損失超過三億元,卻沒有被人嚴厲的苛責與批評,反倒是惋惜與鼓勵聲四起。

詹宏志如何崛起,到底是怎麼樣的商人?

他有兩個面貌,既有溫文儒雅的書生性格,也有外人不輕易看得到的冷靜殺敵性格。

的第一份專業經理工作是擔任遠流出版社總經理。當時,他們曾經發行一整套的圖書。另有一位競爭對手也準備發行一套同類型的套書,在上市前一天,他打電話向 詹宏志示威。詹巨集志掛完電話後,立即做出讓敵人斃命的決定。他連夜找來能銷售這類套書的經銷商,以兩折的價格,要經銷商當場簽本票訂書,當時市場的胃納量 立即被他塞滿。所以當對手產品準備上市時,書商已經沒有資金與意願採購同類書籍。這種方法導致他的競爭對手一套書也沒賣出去,堆在倉庫裏,賠了幾千萬,黯 然退出市場。這就是商人性格的詹宏志。

「詹宏志是學習的機器。」到別人家裏,會去書櫃翻書,到一家商店,會去分析貨架上的商品。

一位元資深的媒體工作者分析詹宏志是有效率的行銷機器,由於詹宏志對出版實務與細節相當熟悉,也對大趨勢瞭解,因此他成為文化界、新聞界釵h人諮詢的顧問。有人形容他是文化界的大腦袋,國內釵h創新的行銷手法,都是出自他的想法。

「詹宏志是學習的機器。」一位友人說,他到別人家裏,會去書櫃翻書看看,到一家商店,會去分析貨架上的商品,從別人不注意的枝微末節中,歸納成自己能理解的系統,再變成原理、趨勢,提出策略。也因為這些特質,讓他的行銷策略能準確的運行。

中最成它瞉P案例,就是《PChome電腦家庭》雜誌創刊的驚人行銷手法,以全彩電腦雜誌售價四十九元破壞性價格切入市場,大量吸引讀者的注意,後續 兩期再以六十九元、九十九元慢慢調升價格的方式來粘住讀者。當時詹巨集志觀察國內電腦雜誌價格高達一百八十元,他便採用「規則破壞與重建」的驚悚行銷法 則,企圖建立一個通吃通贏的市場。如果幸運,可以成市堨腄u新的市場規則」。反之,失敗了,也可能面臨著資本額用罄的財務危機。

宏志這套四十九元低價雜誌行銷法,可說是他自己精算、全新、甚至有點瘋狂的行銷企畫。就產品力而言,當時詹宏志分析國內沒有專門為初學者設計的電腦雜 志,因此以stepbystep的方式,讓讀者按圖索驥學習操作電腦。於是,他以四十九元的低價行銷,創造出前幾期雜誌高達十八萬本的發行量,打破臺灣 雜誌發行的紀錄。後來,他再利用這龐大的零售戶池塘,轉為訂戶,三個月的時間訂戶超過兩萬五千份,當時PChome的客戶服務人員才五、六人,天天加班將 雜誌訂戶名單輸入電腦,打電腦打到手軟。不到一年的時間,《PChome電腦家庭》雜誌訂戶已經超過五萬名,不包括廣告、零售的收益就超過九千萬 元。PChome最讓資深傳播業者吃驚的是,開門做生意的第一年就賺進快兩個資本額,銀行放著幾千萬元的現金。

四十九元的策略,也成為日後幾乎每一本週刊創刊的行銷手法。

PChome 電腦家庭》雜誌成市寣A詹宏志繼續複製成央A很短的時間,他由一本雜誌衍生為七本雜誌,變成一個雜誌集團。詹宏志所經營的雜誌事業,如同印鈔機一般,為 股東大賺一筆。PChome的未上市股價最高曾飆到三百元。詹巨集志的金頭腦也成為文化產品能否賺錢的保證書,釵h人因此慕名找他合作。

詹宏志的眼中沒有集思廣益的事情,只有根據他自己計算出來的方法,照表操課,沒有討論的空間。

PChome集團這幾年成長太快,事業做得太順手,讓詹宏志自信滿滿。他的友人說,詹宏志的眼中沒有集思廣益的事情,只有根據他自己的原則與觀察,計算出來的方法,逐條列出實施的步驟,照表操課,沒有討論的空間。

尤其,PChome集團賺錢,讓股東們非常佩服詹宏志,對他的策略幾乎是言聽計從。因此,在他所主持的釵h次股東會中,很多議案都是鼓掌通過,強勢的作風過去幾乎無人敢挑戰。

但他創立明日報時,卻低估操作一份虛擬報紙的難度。在臺灣,辦報成左漪鶹A屈指可數。它的資本額龐大,它的經營難度很高,這都不是經營雜誌成市幓N能繼續複製成央C詹宏志過去有爬玉山的成斥g驗,但是,不等於他有爬喜馬拉雅山的能耐。

位元友人說,詹宏志是個「奇怪」的人,「他比強者更強,對弱勢者則更柔弱。」有些有錢人想見他,不對盤,不理;不尊重他,不理;說話不投機,不理。不過他對 後進後輩,反而相當禮遇,曾經有一位台大經濟系的學生,發電子郵件給詹巨集志,每天接收電子郵件可能超過千封的詹宏志不但回信,而且還邀約見面,花了兩個鐘 頭與他深談,提攜後輩的心,在生活上隨處可見。

明日報總編輯陳裕鑫說,去年明日報一位編輯誤 用中時電子報的圖片,造成明日報信譽上的損失,也為報社帶來很大的困擾,詹宏志以包容的心態,希望這位元編輯自己知道錯誤,並在未來特別注意版權的問題。為 了解決這個問題,詹宏志還特地找《中國時報》發行人餘建新道歉,對編輯的責怪反而不多。

明日 報停刊後,詹宏志承認他最大的一個錯誤「是對網路環境成熟時間判斷得過早,以及動用超過自己可以承擔的規模的誤判」,不過他對網路的發展前景仍抱持樂觀。 詹宏志說,「明日報停刊,這些記者無法繼續為它付出,不過這些工作夥伴,成為社會上的數位因數,到各地散播,成為推展數位科技的力量。」

在明日報的事業上,詹宏志也閉O失敗的;不過對網路的實驗,他卻執著的繼續下去。也釵b他的心中,以成敗論英雄似乎太過膚淺,走過後留下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觀念,是否見容于現代的商業環境?它本身就是一個實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k100s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