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論在主持會議,進行簡報或演講時,主管常必須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如何巧妙地回答這些問題,讓會議順利進行,成為主管的一門必修課。

擔任企管顧問公司CEO 的布赫(Dianna Booher),日前於「訓練與發展」(T+D)雜誌上建議,面對棘手問題時,主管可以採行的一些做法:
■當問題似乎與主題無關時。例如,主管在解釋財務管理與公司營收間的關係時,一位員工提問:「現在婦女的平均壽命是幾歲?」布赫指出,不要因為問題與主題不相關,便在語調或肢體語言中透露出不耐或輕視之意。

相反地,主管應該進一步追問發問者提問的原因,給他解釋的機會。在前述例子中,發問員工表示,因為年長員工的保險開支較大,對公司的營收會產生影響,因此才詢問該問題。主管在聽到一個問題時,都應先假設問題有價值。

■ 當帶有細節的假設性問題出現時。例如,主管在演講如何管理電力公司時,聽眾詢問,如果員工在修理民眾住家的電線,民眾一直靠近維修器材時,該如何處理。當 聽眾提出假設性問題時,他們通常是心中存有一個疑慮,如果主講者回答了問題中的情況,他們會繼續改變假設中的細節,直到解答心中的那個疑慮為止。在例子 中,如果主管就假設情況回答,發問者可能會繼續追問,如果員工警告民眾後,民眾仍然不聽,應該如何處理。

遇到這種情形,最好的處理方法 是,找出提問者心中的疑慮,把這個疑慮套用於一般狀況中,成為其他聽眾可以活用的做法,不要只限制在這個假設情況。如果主講者陷入追問情況的細節,例如, 「民眾有沒有向工作者說什麼?」學習的關鍵便消失了,其他聽眾也會覺得問題與自己無關。在例子中,發問者的疑慮是,讓一般民眾接近公司的器材,是否觸犯公 司的規定?如果主管在聽到問題時,立即反問:「你問這個問題是基於安全的考量嗎?」釐清問題後,便可以安全議題切入討論。

■當發問者只想表達自己的看法時。例如,發問者不提出問題,只在陳述完自己的意見後,加上:「你難道不贊同這種看法嗎?」面對這種情況,布赫表示,如果發問者的意見能夠提供其他聽眾參考,善用他的意見,可以為演說加分。

但是如果發問者滔滔不絕,佔用了其他人的時間,主管則必須採取行動。例如,為他的的意見做一個簡短的總結,「謝謝你告訴大家你的觀察」、「這是看這個問題的一個角度」,然後將眼神轉到其他聽眾,以切斷他繼續追問的可能性。或者中途打斷,要求他提出要問的問題,抓回主導權。

■ 當發問者想套問主管的說法時。有些人會把對外演講的主管,視為公司管理團隊的發言人,他們詢問主管問題,是為了獲得公司的內部看法。這些人通常會在演講中 途的休息時間,或者演講後,一對一詢問主管問題。例如,公司已經正式對外宣佈,購併後不會進行裁員,但是與會者還是詢問主管:「你覺不覺得,公司購併後有 可能裁員?」

在這種情況中,布赫建議,不要單獨回答問題,而應該對更多的聽眾回答,私下回答問題很容易被斷章取義或誤用。主管可以告訴發問者,其他聽眾對這個問題也有興趣,休息時間結束後,會對所有聽眾一起回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lk100sina 的頭像
    milk100sina

    手帳

    milk100s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