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3-09 08:04:58
工商時報9日社論指出,因為兩組總統候選人對對方政見的批評引發爭議,近日間,兩岸共同市場成為國人的共同話題與關注焦點,如何正確看待共同市場,尤其兩岸共同市場,顯然有其客觀上必要。
藍營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曾任經貿首長多年,深知對外貿易與自由開放是台灣經濟發展命脈,離開行政院長職務後,即成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以 推動兩岸貿易正常化為己任。當時,總統陳水扁不但應邀參加該基金會開幕典禮,其後甚至邀請蕭萬長擔任總統府經濟顧問。如今因為選舉,綠營參選團隊對「兩岸 共同市場」大加撻伐,時空條件變化若速若大,令人不勝唏噓。
眾所周知,在國際經濟快速全球化的今天,不但全球性的國貿組織如WTO受到重視,全球各地區間的區域性經濟整合也在快速進行中,如朝野耳熟能詳 的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尚在進行中的有中國大陸與東協自由貿易區。成立這些區域性經貿組織的主要目地就是在去除各種形式貿易障礙,加速國與國雙邊貿易, 從而帶動彼此經濟發展。以歐盟為例,成員國加入後,大約可以促使貿易加倍,反之,未加盟國家的對外貿易即會受到排擠。
自從二○○二年中國大陸與東協十國簽署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簡稱十加一),並預定於二○一○年正式上路以來,世界各國即密切關注。因此日本與 韓國也正在努力的與東協國家進行談判,希望與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二○○五年底,澳洲、紐西蘭與印度三國在東亞高峰會議上,也明白表示希望加入。至此,東 亞自由貿易區的雛形已然形成。
在這個即將形成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中,由於包括了中國大陸、印度與日本等大國在內,其人口總數將近全球一半,貿易額佔三分之一,GDP則佔四分之 一,這麼龐大的一個經濟體,當然會受到全球矚目。試想,當這些國家之間的貿易在快速成長擴張時,我國如果也是其中一份子,即可以享受貿易快速成長所帶來的 好處;反之,如果台灣不在其中,被排擠在外,我國的對外貿易即會受到抑制,這對經濟成長非常不利。
然而,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台灣想要直接加入東亞自由貿易區也許會受到中國大陸的反對與杯葛,所以一個比較可行的做法是我們試圖先與中國大陸簽 署自由貿易協定,或是成立共同市場,如此中國大陸就不能再有藉口反對台灣進入東亞自由貿易區。也就是說,不論是東亞自由貿易區或是兩岸共同市場,都是台灣 想不被世界遺忘,被國際淘汰的一種策略。
至於綠營所稱,兩岸共同市場會開放許多大陸人士來台灣工作,來台灣尋求配偶,將造成「查埔找嘸工、查某找嘸尪,囝仔要去黑龍江」的下場,我們認 為,這應該是不了解共同市場運作的關係,從而對共同市場嚴重誤會所致。因為以歷史最久的歐盟為例,他們從商品自由貿易,到關稅同盟,到連繫匯率,到勞動自 由移動,再到貨幣統一,總共花了將近五十年。但是,即使到現在,仍然有國家不參加貨幣統一,也有一些國家勞工的流動受到限制。其中有兩個主要關鍵,一個是 經濟整合所需要的時間很長,因為不但要很長的時間來協商,而且社會也需要很長的時間適應及建立共識;另外,各種開放的情況與程度都是需要大家彼此同意才 可,並無一定的強制規定。譬如,因為某些國家不同意或有疑慮,開放的腳步即可緩慢實施。其實,不要說是小小的台灣,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如果要與中國大陸成 立共同市場,大概都不會同意開放中國大陸的勞工能自由進出,因為,有誰受得了十三億人口的流動呢?
兩岸共同市場對台灣而言是因應東亞經濟快速整合下的一劑良藥,不但提供了台灣免於被邊緣化的機會,也為台灣的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大方向。至於 實施的細節與附帶條件,當然是要經過兩岸協商才可,譬如採行證照制度或配額管制。當全球化與區塊化同時並進並威脅台灣的長遠發展乃至永續經營之際,與外國 簽訂共同市場絕對是一個可以考慮的策略,與對岸同樣可以藉著成立兩岸共同市場來發揮兩岸互補互利長處,更重要地,避免台灣產業及經濟走入死胡同。
【中央網路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