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扁家海外密帳不斷曝光,老百姓終於了解,原來二次金改根本就是一場世紀大騙局。
扁下台後,海外密帳一一曝光,金額從海角七億暴增至十三億,究竟這麼多的錢從哪裡來?
特偵組發現陳致中結婚前後,扁家有不少資金匯入,這些可疑資金來自多家金控海外子公司,於是搜索中信金、開發金與元大金等三大金控。這次大搜索,讓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過去的傳言竟然是真的。
金融整併年 恰逢扁家之子大囍
陳致中在二○○五年六月間結婚,這一年正好是「金融整併年」。
二○○四年十月廿日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會議後,扁對外宣布推動二次金改四大目標,即二○○五年底前促使三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十%以上,公股金融機構家數減半,二○○六年底前金控家數減半,至少有一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或在海外上市。
當時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召集人是林信義,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擔任二次金改小組召集人。行政院選定台銀、土銀、彰銀、台企銀等十二家公股行庫,限期達成減半的目標。
這一年金控老闆們積極找尋購併的目標,這是放手一搏擴張版圖的好時機。七月廿二日,彰銀公開標售特別股,由台新金以溢價四成得標。吳東亮攻下百年老店彰銀這塊版圖後,馬上躍升金控一軍。
二次金改決策 財金首長急撇清
十月初,立法院財委會炮聲隆隆。立委費鴻泰、劉憶如等人強烈質疑二次金改四大目標錯誤,並追查決策過程。荒謬的是,當時金管會主委龔照勝、財長林全等人均表示「不知情」,外界譁然。十月底,扁撂話「官股銀行年底前減半支票若無法如期完成,有人要負責。」
相關人士透露一段祕辛,為達成官股銀行減半的目標,吳榮義向行政院長謝長廷建議可由台銀與土銀「二合一」,不過,林全反對,並且不惜下台走人。當時林全的理念是,若要推動合併,一定要達成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不能為合併而合併。
弊端浮現 蔡英文緊急踩煞車
二次金改走了一年,弊端逐漸顯現。二○○六年底前要達成金控減半,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四月初,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察覺事態嚴重,必須趕快踩煞車,於是宣布「金控不再限期減半」,算是為這個錯誤政策畫上休止符。
二次金改最大敗筆是「限時限量」,這個目標究竟怎麼產生,迄今眾說紛紜。
一位財經界人士指出,當時許多企業界直通官邸,向扁編織這個金改美夢。
有了金融改革這個冠冕堂皇的大帽子,企業界爭相卡位,官邸成了「金控配對中心」,扁家海外密帳金額不斷暴漲,這種「無本生意」何樂不為呢?
究竟誰從二次金改撈到最大好處,只要特偵組釐清扁家海外密帳與金控負責人之間的關係,自然水落石出。然而為了這場世紀大騙局,整個社會付出如此龐大的社會成本,值得嗎?
為金改負責官員 一個也沒有
【唐玉麟/特稿】
二次金改決策過程,背後政治力介入,鑿痕斑斑,政府官員消極不作為放水、包庇、縱容,甚至積極作為配合,打造「吳辜蔡花」金融王國。但二次金改出問題後, 當時主管的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經建會主委胡勝正、金管會主委龔照勝、歷任財政部長等人府院高官與財金官員,無人負責,令人駭異。
中信集團在二○○四年四月挾中國人壽等保戶資金,進取開發金。辜仲瑩以持有開發金股權一○%多入主開發金,為最大勝利者。
當時財長是林全,要求辜家中信集團在三年內應提高開發金持有股權一五%以上,才能取得開發金經營權。但財政部委派林誠一擔任開發金公股董事長,「配合」辜仲瑩良好。
據悉,辜仲瑩拖到財長何志欽任內,透過股票質押,向台灣工銀等銀行借錢購買開發金股票,每月負擔利息高達六千萬元,壓力很大。
同樣的,台新金入主彰銀案,在二○○五年七月廿二日開標前夕晚上,當時財政部卻以常次陳樹名義發函同意得標者,可取得彰銀過半董監事及經營權。此一規定讓台新可以小搏大,此一突如其來的優勢,讓一開始未參與投標的其他銀行,大為跳腳。
擁有外商銀背景的呂桔誠,在陳水扁主政八年任內,歷任國營會副主委、土銀總經理、台銀董事長、財長、兆豐金董事長等職務,配合度高,引人爭議。
而二○○六年六月中信金插旗兆豐金時,當時財長呂桔誠消極不作為,以及金管會主委龔照勝積極啟動「自動核准制」,准許敵意購併,遭銀行工會與輿論批評是政策放水,逼使當時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出面介入兆豐金董監事改選案,終於官股過半,有驚無險保住顏面。
為此,呂桔誠黯然下台,是二次金改首位負責下台財長。但呂桔誠繞過行政院政務委員後,今年元月初卻接掌鄭深池請辭的兆豐金董事長寶座,這也正是艾格盟查獲扁珍涉及洗錢案的敏感時刻。
扁家洗錢案牽扯出二次金改諸多弊端,不只是毀掉扁與民進黨所標榜的清廉,更傷害廣大公務員文官體系中立、守法角色,讓政府官員尊嚴、威信掃地,影響深遠。
先嚴辦賄案 再談三次金改
【謝錦芳/特稿】
扁政府啟動「二次金改」,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有人行賄,有人收賄,人性最貪婪、骯髒的一面都浮出了;當初說要提升競爭力、加速國際化等目標,四年後沒有一項達成,台灣的銀行資產報酬率在亞洲仍敬陪末座。對許多人而言,二次金改有如噩夢一場。
行政院當初選定十二家公股行庫,限期減半,如今只有公股行庫的合併案順利進行,例如合庫併農銀、台銀併中信局;至於民營金控以小吃大的個案 都沒有成功,例如中信金插旗兆豐金,被迫把持股吐出來,而三年前高價買下彰銀特別股的台新金,如今股價跌破五元,距離合併彰銀的日子越來越遠。
二次金改除了「限時限量」錯得離譜之外,還有三大問題。首先是金融監理失靈。
政府限期出售公股行庫,財團化的疑雲滿天,偏偏金管會剛剛成立,狀況連連,一開始是檢查局長李進誠洩密案,接著是主委龔照勝、委員林忠正貪汙案,金檢威信掃地,縱容了各家金控財團肆無忌憚巧取豪奪。
其次,財金首長對政策形成過程「一問三不知」,顯示這項政策根本未經審慎評估,最後引發無數後遺症,不得不喊停。
當時被列入限期拍賣的公股行庫員工質疑,包括中華、慶豐等五家被列管的問題金融機構,政府不優先處理,竟急著拍賣彰銀、台企銀,這是什麼道理?事後看來,這項錯誤的決策,很多人要負責,金管會更難辭其咎。
第三,台新金以高價得標彰銀特別股被視為二次金改指標個案,財經界人士質疑,政府標售彰銀,國庫卻一毛錢未進帳,同時把經營權釋放出去,這個算盤不知是怎麼打的?
馬政府要推第三次金改,主軸仍是「鬆綁與自由化」。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過去執政當局一味強調「鬆綁」,卻沒有完備的金融監理,後果就是一場大災難。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扁政府的二次金改可謂集錯誤政策與貪汙於一身。馬政府要推動三次金改,無論如何,總得先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先把那些巧取豪奪國家資產的人繩之以法。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Focus/2007Cti-Focus-Print/0,4640,9710250021%2097102502%200%20113348%200,00.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