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蘭芝大道又有17人感染基孔貢雅症,使該區基孔症病例增加到20人,成為至今最多人在境內感染該病症的集中地。
衛生部上星期天接到克蘭芝大道(Kranji Way)有兩名外籍勞工和一名本地送貨司機感染這種由伊蚊傳播的病毒後,前天到該區為282名工人進行血液檢查,結果有17人的檢驗呈陽性反應,當中16人仍在陳篤生醫院傳染病中心接受隔離治療。
根據衛生部昨天的文告,當局還在向病人進一步查詢,以瞭解病毒感染途徑。不過初步調查顯示,克蘭芝大道的基孔症患者都屬境內傳染病例。
今年初在實龍崗路“小印度”被發現的13起病例,是本地首次發現有基孔貢雅症在境內傳播,也是本地第一次有這麼多人同一期間感染基孔貢雅症。
接獲克蘭芝出現新病例通知後,國家環境局也派人前去展開噴霧滅蚊和稽查行動。
稽查員所巡查的23個地方,有15處被發現有伊蚊滋生。當局已提醒居民和業主加強住所和房地產業檢查,確保沒有蚊蟲滋生。
另一方面,衛生部也發現上月入院、居住義順美通弄(Miltonia Close)的25歲中國籍技師也感染基孔貢雅症。他是在上月18日發病,隔天入院觀察5天。
據當局瞭解,這名技師只在住家和馬西嶺工業區的工作地點活動。衛生部已為同他接觸過的10戶人家進行血液檢驗,但未發現新病例。環境局也在他的住所和工廠附近進行稽查,只在一家工廠發現伊蚊滋生處,不過它繼續在該區進行滅蚊行動。
除克蘭芝病例外,本地今年至今已有54起確診的基孔貢雅症病例,其中19人是在境內被感染的。
小印度、湯申路教師園、荷蘭路、克蘭芝和義順先後出現境內感染基孔貢雅症病例,讓人擔心這種病症已在本地生根。
但環境衛生研究院主管黃麗菁博士受詢時說,研究顯示,基孔貢雅症還不足以被歸類為本地流行(endemic)疾病。研究人員對不同時期和地方出現的基孔貢雅症病毒進行研究,發現病毒的基因指紋有所不同,顯示基孔貢雅症病毒,並未被本地蚊群傳載到不同地區。
環境局發言人說:“如果伊蚊叮咬了一名在海外被感染的病人,病毒可能經由伊蚊傳播給他附近的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基孔貢雅症已從本地一個地區傳播到另一區。”
病毒已出現變種
也可由白紋伊蚊傳播
雖然如此,黃麗菁說基孔貢雅症病毒已出現變種,使之前只經由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傳播的病毒,現在也可由更普遍的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傳播。她說,這可能也是導致基孔貢雅症傳播得更快的原因。
當局勸請最近到訪克蘭芝大道的公眾,在出現發燒、關節疼痛、皮膚出現紅疹等基孔貢雅症症狀時,立刻求醫。由於有報導指出,基孔貢雅症在本區域國家如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爆發,衛生部也籲請公眾出國旅遊時提高警惕,一旦不舒服就馬上求醫。
衛生部說,目前還沒有預防基孔貢雅症的疫苗,公眾到疫區旅遊時,應採取穿上長袖衣、噴灑驅蚊劑等措施,以避免被蚊子叮咬而感染基孔貢雅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