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商辦酒店商機勝澳門
外資卡位推升房價 明年房市再衝高
2008年05月24日

【劉 冠吟╱新加坡報導】新加坡這個面積不及台北縣1/3大的彈丸之地,在90年代末期炒出房市天價,如今又碰到美洲大陸被次貸席捲,資金快速流向亞洲,新加坡 2008年首季房產價格全部上升,目前世界主要投資法人在新加坡幾乎無一缺席。業者認為,特別明年新加坡2處賭場完工,商辦及酒店投資商機更勝澳門。

 

新加坡地小人稠,政府組屋樓層都在20層以上,外貌類似商辦大樓。資料照片
圖片: 1 / 1
前景可期
新加坡官方地產投資公司GIC REAL ESTATE總裁Seek Ngee Huat於15日在新加坡舉辦的地產高峰會中就表示,次貸風暴對新加坡來說,是「煞車」也是「刺激」,GIC本身雖然在2007年下半跟2008年第1季 獲利不多,但海外業者仍然對新加坡充滿興趣。

   
   
   
商辦租金已漲7.3%
仲量聯行於去年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新加坡辦公樓的租金漲幅排名世界第1,而這個漲勢至今未歇,根據新加坡官方統計的數字,2008年第1季商 辦的平均租金上漲了7.3%,平均售價也上漲了1.1%,雖然跟2007年第4季比較起來,漲勢減緩。
但新加坡當地的業者表示,在3月底美國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的資金周轉問題衝擊之下,新加坡首季的表現算是很理想了。
跟其他地少人稠的房地產戰區一樣,新加坡房價上漲的原因在於土地供給不足,這個現象在新加坡尤其明顯,新加坡1/3的陸地都是填海造出來的,除了佩服新加坡人努力實踐人定勝天的精神,也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土地有多珍貴,需求有多麼緊迫。
新加坡房地產大亨郭令明(Kwek Leng Beng)分析,以往新加坡的外資投資者主要來自印度、馬來西亞、台灣,而現在世界上最主要的投資團體在新加坡幾乎無一缺席,外資投資的比例更勝以往。
日前,中國當局正實施宏觀調控,意圖冷卻房地產市場的炒作行為,看起來對於希望買房子的一般民眾似乎是件好事,投資者們卻心生畏懼類似的劇情曾在新加坡上演,但如今發展卻超乎預期。
回顧過往的新加坡房地產市場,並不天天都是晴天。1996年中,房價到達頂點。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橫掃,新加坡房市持續萎靡不振,但通過大力發展由政府投資興建的「政府組屋」,成功冷卻了房價,也漸漸讓房地產市場回穩,直到2004年才完全復活。

   
   
   
政府組屋漲幅驚人
新加坡的普通住宅主要分為3類,其中售價最高的便是「有地房產」(Landed Properties),但這類商品對海外投資者限制嚴格,反而不容易出現泡沫的危機。
數量最多的就是「政府組屋」目前近9成新加坡人都住這類房屋,房價漲價也很快。
當地居民計程車司機黃先生說,他還記得10年前2房1廳的政府組屋大概是14萬新加坡元(約440萬元台幣),如今類似的政府組屋卻可能賣出50萬新加坡元(1550萬元台幣左右),「一般人買不起了,而且不知怎地還是漲個不停,政府屋一開始是為了便宜人民才有的呀。」

   
   
   
明年2處賭場完工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向以「亞洲的瑞士」為目標的新加坡,成功吸引了不少外資前往,因而吸引了許多消費能力較高的外籍投資客。新加坡2007年的GDP成 長率為7.75%,經濟學者預測2008年成長率約有6%,遠超過成熟經濟體的速度。
郭令明預測,雖然2008年第1季新加坡的經濟成長走緩,但房地產市場正蓄勢待發:「投資者們因為畏懼次貸風暴,所以都作壁上觀,但等到大家都 覺得可以進場時,就來不及了,現在就是進場的好時機。」他肯定地說,商辦市場跟酒店投資在新加坡都大有可為,等到2009年新加坡的2處賭場竣工,商機更 勝澳門。

   
   
  新加坡商辦第一摩天樓共和大廈,樓層高達官方設定的上限280米。劉冠吟攝  
新加坡第一高
共和大廈節能環保聞名

【劉冠吟╱新加坡報導】身為亞洲的金融中心,新加坡自然擁有密度相當高的商辦區域,除了最繁榮的烏節路上商辦林立,現在最著名的幾棟商辦都聚集在萊佛士廣 場((Raffles The Plaza)周邊,以高度前3名的共和大廈(Republic Plaza)、華聯銀行大廈(OUB Building)以及大華銀行大廈(UOB Building)最為顯眼。
共和大廈跟西新宿剛竣工的摩天大樓CONCIERIA一樣,由日本著名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高度280公尺,總樓層66樓,和CONCIERIA師出同門也具有同樣風格的外型,大樓外部部分採濾光玻璃的帷幕設計,閃閃發亮的身影很容易吸引路人的目光。

   
   
   
避開陽光 善用風力
跟台灣的信義計劃區地標台北101比起來,共和大廈竣工較早(1996年)樓層也較低,雖然在90年代中期建造,共和大廈卻擁有先進的環保概念,在商辦建 築中很少見。這座建築物最引人注目的並不完全靠它高大的外表,而是它在節能改造和推行綠色建築的表現。
共和大廈及其附近的新加坡國家圖書館一樣,都以綠建築特色,成為許多國家來觀摩的典範。
首先選擇最佳的建築物方向和位置,減少對於陽光熱能的負荷,並且充分利用自然風力;建築內部設置了陽光調節系統,盡可能多地獲得自然光線與溫度,屋頂窗戶上使用特殊設計作為「遮陽帽」,可隨著光線角度調整不同方向。
在台灣商辦區蓬勃發展的同時,這些大樓規劃時的細密心思,頗值得台灣借鏡。
http://1-apple.com.tw/dsp_PrintArt.cfm?NewsType=twapple&loc=TP&showdate=20080524&Art_ID=305815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k100s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