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林宏文、高育文

華碩宣布第四季大虧三十億元,同時間宏碁卻宣布獲利不受影響,ASUS和acer的「雙A競賽」,如今明顯拉開,成為大A小A的差距,在管理風格上,施崇棠與施振榮也不完全一樣,到底,施崇棠該向施振榮學習哪些東西?

元月八日,被視為年度3C風向球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開展,親自出席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手裡拿著一台全新設計的Eee PC,不僅有LED(發光二極體)觸控式旋轉螢幕,還內建數位電視棒與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產品設計之精巧,讓許多人眼睛為之一亮,難怪一出場,鎂光燈就此起彼落,閃個不停。

首度以主題館出現的華碩展場,也擺出一台機身如紙片般輕薄的筆電,透過全觸控式的旋轉螢幕,可直接用手操作電腦螢幕上所有檔案內容,這是華碩從日本剪紙藝術工法中發想,設計出的「虛實之間」概念筆電。

華碩弱點一/缺乏風險管理與執行力

這些吸引全世界目光的華碩創意新品,卻完全擋不住華碩在太平洋彼岸的一項宣布。元月九日,華碩宣布去年第四季將出現成立十九年來的首次虧損,市場頓時一片騷動,華碩股價也跌至前所未見的三十元。

「產品及創意都很好的華碩,實際上暴露出來的,卻是缺乏風險管理與執行力!」觀察華碩已多年的高盛證券亞洲區科技研究部主管金文衡這麼說。

根據華碩所做的說明,○八年第四季出現虧損,主因有幾點,一是全球景氣大幅轉差,導致需求不見,二是料件庫存水位過高,三為歐元兌美元的匯率急升,四是監視器產品線出問題,以及分家改組效率還未出現等。若把這幾個原因再細究,基本上就是華碩經營者太過樂觀,加上內部管理還不到位,「我們確實對於經營管理的人才比較欠缺,尤其是全球供應鏈、外包管理等,」剛從美國回來,華碩總經理沈振來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坦言。

華碩弱點二/液晶面板跌價風險衝擊

由於十號公報實施在即,華碩也因此從嚴打銷存貨,其中有十一億元虧損來自液晶螢幕。沈振來表示,華碩的液晶螢幕比較特殊,是惟一全數交由代工的產品,自己只負責工業設計外,還負責向面板廠買料,再交由代工廠組裝。目前,液晶螢幕主要以海運為主,從組裝廠到倉庫得花費四到五周,再加上前期備料,以及後期基本兩周在倉庫的時間,前後最精簡的庫存周數,也得有九到十周。

過去,這項採購工作都由沈振來負責,操作尚稱有效率,但是當沈振來升任總經理後,他坦言忙於筆記型電腦、主機板、Eee PC等業務,再加上液晶螢幕已經是成熟產品,所以對於液晶螢幕的存貨管理,不像過去專注,只有每季檢視營業數字。因此,當液晶面板價格快速下跌時,包括面板與液晶螢幕的庫存,華碩自己都得承擔跌價風險,是這次造成虧損的主因。

宏碁優勢一/拿到應收帳款保險額度

在華碩公布第四季虧損時,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很快就說「宏碁不是華碩」,宏碁第四季獲利不受影響,若比較雙A品牌的表現,也可以看出,華碩與宏碁兩家公司在風險管理及市場研判上,有明顯的差別。

在匯率的避險上,沈振來坦言,過去華碩有對AR(應收帳款)實施避險,但報價到AR這段時間沒有避險。因為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從○八年八月開始不斷攀升,這部分造成毛利一○%以上的損失。

宏碁優勢二/精準市調,產品定位清楚

反觀宏碁由於經濟規模大,直接與歐洲銀行往來較久,因此宏碁很早就把匯率鎖住,並且買到較多應收帳款的保險,雖然也受匯率衝擊,但幅度比華碩小很多。

此外,對市場需求的研判,華碩也比宏碁遜色很多。○七年十月,華碩最早推出Eee PC,剛開始宏碁並不看好,但當Eee PC大賣,宏碁便深入研究,發現這個市場有潛力,馬上花三個月做更精確的調查,把市場研究得更透徹,然後才推出Aspire One。

果然,宏碁對消費者的了解及掌握相當精確,○八年第三季就以單一機種出貨二二○萬台,打敗華碩Eee PC的三種尺寸、六種機型,一共出貨一七○萬台,後發先至成為迷你筆電的霸主。一直到現在,Aspire One仍是目前全球最暢銷的低價筆電,而且從推出後迄今,都未改過款。

反觀華碩,當Eee PC於○七年問世時,華碩最初認為,應該進軍未開發國家的教育市場,走當年OLPC(一百美元電腦)的路,雖然內部也有人認為應該定位在已開發國家的第二台電腦,但產品初期定位就因此顯得搖擺不定。

後來,Eee PC在歐、美地區一炮而紅,內部從業務到產品經理,普遍都沒有預測到,因此對外發言時,多以「感到意外」來形容好成績。這種反應,也顯示團隊對於Eee PC的真正使用者掌握度明顯不足,以至於後續產品開發時,會開發出多種規格測試消費者的真正口味,這也造成Eee PC產品線非常複雜,行銷預算及管理成本卻大幅提升。

分家不夠徹底,則是華碩目前許多問題的根源,讓華碩無法像惠普、宏碁等競爭者一樣,充分利用代工廠的資源,大力發展品牌事業。華碩目前仍持有和碩百分之百的股權,看在品牌廠商的眼裡,華碩與和碩根本上還是同一家公司,加上景氣本來就不好,和碩要拿到其他品牌廠的訂單,更是難上加難。

若對照二○○一年宏碁分家時,董事長王振堂很快便宣布,只有三分之一的訂單留給緯創,其餘的訂單統統要外包,並很快地外包給廣達與鴻海等代工廠。這種聲明讓市場充分了解宏碁分家的決心,也讓品牌及代工兩個事業可以快速成長茁壯,但如今華碩在分家動作上多所保留,讓品牌華碩與代工和碩至今仍然無法伸展。

宏碁優勢三/分家徹底,品牌、代工茁壯

宏碁當年發展也曾跌跌撞撞,經歷多次改造後,終於脫胎換骨,在共主施振榮退居幕後,第二代經理人沒有包袱,只有拚命往前衝。也因為集團分工清楚,架構明確,在大家都很清楚為何而戰的情況下,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也造就了日後宏碁集團開枝散葉,從宏碁、緯創到明基友達集團,每一個都是一方之霸。其中,施振榮選擇退出,正是成就集團後續發展的關鍵。

宏碁分家時,當時擔任瑞銀華寶首席分析師、目前加入華碩擔任投資長的蘇豔雪就評論,「宏碁已走在對的方向!」相對於現在華碩的分家,董事長施崇棠並未退出,分家時難免引起爭議。對照華碩現在分家的動作,就顯得拖泥帶水、沒有章法。(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30期)

※更多內容請見最新一期的《今周刊》。
http://www.nownews.com/newsflash/print.ph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lk100sina 的頭像
    milk100sina

    手帳

    milk100s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