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舊秩序禮崩樂壞 激進政治抬頭

金融海嘯聲中,全港最大雇主之一匯豐銀行宣佈裁員四百五十人,是匯豐歷來最大規模的一次。

當天機構氣氛鬱悶,有被裁女職員哭泣。據報道,總部命分行主管挑剔員工小錯,編成動刀名單,又不准員工接受訪問。

有工會批評匯豐仍有盈利,卻向員工動刀,不顧社會責任。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更指責匯豐高層貪婪,高速擴張下投資損失慘重,無一決策高層承擔責任下台,卻解雇普通員工。

匯豐裁員劣評如潮,公然是無良雇主代表。但是,長期以來,匯豐兩字在港人主流印象中卻代表著穩重可靠,更是香港經濟柱石。

現實與承諾相差太遠

不錯,匯豐也自覺這重獨特身份,並嚐試將之強化。

1996年回歸前夕,匯豐推出一個漁人電視廣告:

漁船漁網背景中,一名戴竹帽漁夫憶述港人經歷的多道難關,包括62年颱風溫黛襲港、63年旱災制水、72年六一八雨災。旁白一開始便敘述:"我爺爺說,捕魚為生要靠天。我說呢,還是要靠自己。"畫面續展現了颱風刮起巨浪、主婦小孩排隊取水、山泥傾瀉、漁民兒子娶妻、夫婦開面店,氣氛由動蕩轉為安定。結尾旁白道:"香港地,吃飯都是靠自己。"畫面也逐步褪色,浮現出匯豐銀行標誌和八個字:"與您並肩,邁向明天"。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歸納這個廣告背後的訊息為"香港地,靠自己",個人主義色彩甚濃,強調在香港這開放社會人人有能力提升地位。(當然,馬傑偉也不忘指出,廣告美化了現實,香港社會流動性其實不高。)

無疑,匯豐漁人廣告代表著官方建制的雅樂正音:在香港,要成功便要埋頭苦幹(因此,少去批評政府商家或爭取社會保障),而匯豐,就願意作"您"奮鬥路上的伙伴。廣告以漁民奮鬥改善生活作為題材,也不啻是在承諾,匯豐要與香港草根階層共同奮鬥。

可惜是,現實中的匯豐與諾言相差太遠了。

十年來,港人看到:一、匯豐分行關了一家又一家,以成本低廉的自動柜員機取代。對不擅操作機器的長者,銀行也懶得讓職員跟你見面﹔二、推銷各式投資產品的理財中心卻越開越多,當然是因為利潤更豐﹔三、雷曼迷你債券事件令超過三萬人血本無歸,多家銀行被指以哄騙手法向客戶推銷,匯豐也沒有少賣迷債﹔四、向存款額少於五千元的小存戶每月徵收四十元服務費,明擺著不歡迎油水不多的窮人……。

承諾"與您並肩,邁向明天"的漁人廣告早已停播多年,否則,在連串勢利行為和大規模裁員聲中,只會形同諷剌。就像電視現在仍不斷播出某公司廣告,勸人不必費神聽財經新聞,只管將錢交給他們投資顧問便可放心,話聽在雷曼受害人耳中只會按捺不往怒火。

禮崩樂壞

匯豐權威褪色,標誌著香港舊秩序禮崩樂壞。與此同時,漁人廣告所描繪的個人奮鬥以改善生活,也越來越沒有說服力了。

聯合國十月份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香港已成為亞洲財富分配最不平均的城市,反映貧富懸殊程度的堅尼系數高達0.53,遠高於警戒線的0.40,也遠高於亞洲各國平均數0.39。

現實是,香港近年側重發展金融業,令財富過份集中在一小部份人手。財團經營的超級市場和各類連鎖店急劇擴張,也逐步擠死街坊小鋪。最典型的例子是政府私有化公屋商場後,接管的領匯公司大舉豪裝商場和大幅加租,也是在變相迫走小商戶,迎入付得起貴租的財團連鎖店。

因此,爭辯多年後,特區政府最近終於決定推行最低工資制。有評論認為,政府明顯是在多方壓力下讓步,說明了持續的貧富懸殊現象已改變了港人觀念,大家不再相信政府毋須干預,憑個人努力可以脫貧這類舊觀念了。(漁人廣告權威破碎?)

香港正面臨著舊秩序的禮崩樂壞,崩壞不僅在社會經濟,也在政治廟堂。行政長官曾蔭權十月份宣佈,發放給長者生果金須引入資產審查,社會民主連線主席立法會議員黃毓民當場向曾蔭權擲香蕉,抗議政府對長者冷漠無良。

在莊嚴的立法會內擲蕉毀譽參半,但是,一個多星期後曾蔭權黑臉宣佈撤銷審查,卻讓不少人更相信對現政府根本無法溫和講理,只有用黃毓民的激進手段才會生效。

泛民主派與建制保守派多次在立法會分區直選對壘,都佔六四之比的優勢。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政治學學者張炳良教授曾解釋說,泛民主派的鐵票其實沒有六成之多,但大批市民不滿政府保留功能議席,扶植建制保守派,大量遊離票遂在分區直選投給泛民主派,以對扭曲的制度作矯正和平衡。只要一天不實行全面直選,大量的遊離票仍會投向泛民。

張炳良其實是在說,對保守和不公平的制度,不滿的民眾總會用盡各種方法去衝擊矯正。香港舊秩序正面臨崩壞和激進政治抬頭,大致也可用張炳良的話作解釋吧。

黃偉國是BBC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本文不代表BBC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k100s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