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幾年來,北京領導人一直強調中國正處於“百年不遇”的發展機遇期,所以必須不失時機、集中精力去追求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的富裕。這一戰略判斷的主要依據顯然是國內現狀和世界大勢,但對於背後深層的歷史意識,外界都不大給予足夠的重視。可以這麼說,中國人現在集體追求的一切,在極大程度上都受到強烈歷史感的驅使。所謂的“百年不遇”,顯然隱含著對鴉片戰爭之後民族受辱歷史的記憶。

內心深處的歷史意識

用歷史的長焦距來審視當今世界的大千萬象,這是當代中國人最為突出的思維定勢,決定著中國看待外部世界的角度以及對外界作出反應的方式。可是,對於這一點,西方國家在與中國接觸時都有意或無意地予以忽視,那些急功近利的年輕政治領袖們似乎也是不屑一顧。這不僅導致他們對中國的認識與判斷流於平庸和膚淺,而且更使他們無法高屋建瓴,制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對華政策。

當中國貧弱之時,歐洲尚且有戴高樂那樣高瞻遠矚的領袖,能夠準確而深刻地理解中國的民族心理,能夠對中國的發展趨勢以及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作出比較合理的判斷。可是,在中國正在崛起的今天,歐洲反而是一代不如一代,以至於在今天的政治舞臺上,再也找不到一位讓中國人感到尊敬、同時又能夠為本國謀取巨大和長遠利益的傑出政治家。

不妨再次指出,用歷史的眼光看現實,從歷史的角度期待和追求未來,這是中國政府乃至民間在面對內政外交事務時的集體心態和自發意識。就如最近鬧得紛紛擾擾的西藏問題和奧運火炬傳遞問題,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態度之所以出現尖銳的分歧,中國民眾之所以對西方政界和媒體的言行作出激烈的反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方帶著深刻和敏感的歷史記憶,另一方卻對此毫無知覺或者根本就毫不顧及。撇開歷史談西藏問題的是與非,或者用部分事實來否定全部歷史,這種對話當然無法做到冷靜、理性和公平。

至於北京奧運,中國人的看法和期待同樣充滿對歷史的覺悟和歷史的滄桑感。“百年奧運”、“百年盛事”、“百年夢想”,這些絕對不是隨意喊出的口號,而是中國人內心深處對歷史潛意識的流露。有人也許會質問:為什麼中國把自己的民族覺醒與振興寄託在世界性的體育賽事之上?當然,人們有理由批評這種做法也是“奧運政治化”的表現,但這種政治化的傾向畢竟不同於故意損人利己的行為。

民族心態也決定於外部態度

筆者曾經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北京奧運舉辦當局應該用平常心辦一場平常的奧運會,無需表現得如此在乎、熱情和心切。這是一個善意的願望,但筆者也深知中國現在之所以缺少平常心,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面對外部世界的自信心。假若這次奧運會能使中國重新拾起丟失百年的民族尊嚴,也許將來在面對外部世界的時候,包括面對外部世界的批評、指責和壓力時,中國就能夠從從容容地以平常心對待。

如同西方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一樣,目前還處在工業化早期進程的中國,整個社會的集體情緒顯然還處於躁動之中,民眾的心態遠遠沒有沉澱,政府官員的言行往往也比較毛躁,這一切都是社會發生深刻轉型時期的必然表徵。若從已經定型了的發達社會觀之,很多人對中國的種種現象都會看不順眼,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西方國家的進步史早已告訴人們,一個社會的整體心態如何,既要取決於這個社會本身的進步程度,同時也取決於外部世界看待它的態度和對待它的方式。中國非常在乎其他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是否尊重和接納它,這表明它面對外部世界時懷有求同的期待。在這個時候,西方國家究竟是應該不斷地刺激、傷害和激怒它,還是應該友善和真誠地予以鼓勵和幫助?

對於北京奧運會,中國人的心態其實是相當矛盾的,一方面是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卻是深刻的民族自卑情緒。在這種矛盾心態的作用之下,中國對外界不友善、乃至敵意的言行,特別是此次以西藏問題為藉口干擾北京奧運會的言行,都會感到極度的敏感,所作出的反應也只會是激烈、過激和敵視的。就如李光耀資政近日接受彭博通訊社專訪時所說,“西藏事件到頭來讓真正關心的人認識到:他們面對的是意志非常堅定的中國,以及一個人民全情支援奧運並對西方媒體打壓極度怨恨的中國”。


應該激怒還是應該鼓勵?

但不幸的是,國際上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定論,認為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甚至出現了“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誰也不能否認,部分中國人確實有強烈或者極端的情緒,但這是否就是排外、仇外情緒,是否應該讓全體中國人都背上“民族主義”的標籤?筆者在前文已經指出,外界看待中國的態度必然會影響到中國人看待外界的態度。如果不斷聲稱中國人的愛國舉動就是民族主義,那麼,他們就真有可能擁抱極端的民族主義。

毫無疑問,中國的民族心態確實還不夠平靜、不夠穩定、不夠成熟,但只有找到背後真正的原因,而不是輕易地貼上政治標籤,甚至予以妖魔化,中國才能逐漸地以平靜、理性和優雅的姿態與世界相處。

那麼,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人們都應該設身處地站在歷史的角度,平心靜氣地審視現實。“百年以來”,中國一直認為自己在西方列強面前沒有感受到被真正地尊重、被平等地對待過。即使在經濟崛起、社會持續進步的現在,也一直沒有擺脫西方的偏見,領土完整不能被尊重,“民主”、“人權”和“自由”被當作羞辱中國的工具。在這些壓力之下,中國的民族心態何以平靜,又何以不被扭曲?(作者 杜平)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05/t20080512_77692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k100s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