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opal市區主要道路一旁的公車候車站。
張雍/攝影





時間彷彿不存在的世界

 

"When you get there, there isn't any there there." Gertrude Stein.


「當你到達那裡,那裡其實沒有任何那裡……」在前往印度的飛機上,我不經意地讀到美國作家兼詩人,葛楚德.史坦(Gertrude Stein)的這段文字。出發前對於這個神祕且古老國度充滿各式的憧憬、浪漫的想像,從一離開新德里機場,迎面而來擁擠的人潮,那股強大且猛烈的感官上的「cultural shake」,在急駛的計程車陣之間悠閒漫步的牛隻、讓人不敢領教的交通秩序,一再迫使並顛覆過往任何其他的旅行經驗,種種的不適應,不斷地調適,直到愛上這塊古老土地上的一切一切,如果世界上真有時光隧道的存在,相信那一定是在前往印度的路上……

印度北部城市Allahabad公車站內一對正在等夜車的父子。
張雍/攝影
史坦筆下「那裡其實沒有任何那裡」這近似東方「禪的哲學」,是這趟印度旅行自己反覆思索的議題,關於旅行這件事的本身,旅行的目的,這個活動從開始至結束所衍生的各式內在或形而上的質變,讓我開始相信,無論「那裡」究竟是否存在,「那裡」與這裡有多麼的不同,重要的是你自己。身為一個異文化的觀察者,一個旅人,在一趟旅行之後,內在微妙的化學變化。

正如印度觀光局近年來在當地各大媒體強力放送,推廣印度旅遊廣告影片的標語所強調的:「Incredible India」,這個時間彷彿停滯在上個世紀的國度,的確有著令人不可思議的魅力。色彩繽紛的Rajasthan,Varanasi恆河河畔堪稱世界級「people watching」的河階,印度北部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Bodh Gaya寧靜的大自然,或是深受西方觀光客喜愛的Goa海灘,甚至大都市一角人來人往充滿活力的市集等等,許多拜訪過印度的遊客,或多或少都有著一種「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印度體驗,或者驚嘆原來地球上,還有這樣一群人是如此簡單,而且快樂地生活在時間彷彿不存在的世界裡。

如此狂野的公車站

印度境內的旅行,我大多搭乘公車,對於這裡的車站,我情有獨鍾;是我個人的印度體驗中,最難忘的記憶。停留在印度的期間,除了各大著名的景點之外,總是帶著相機,在各個城市的公車站裡溜達,與公車站裡遇到的當地民眾交談,或者只是靜靜地駐足在車站裡的一角,張望著眼前那些遠比電影場景還具戲劇性浮光掠影的瞬間。那一張張沒有任何文字足以貼切形容的神祕臉龐,那些如此深邃,彷彿隱藏著所有關於人類古老祕密的眼神,就這樣被置放在幾座簡陋且破舊「像是建築物」的車站裡……灰塵滿天飛舞像是深山裡揮之不去的濃霧,一輛輛像是隔天就會被送進博物館裡永久收藏的公車,即便亂無章法,駕駛們卻也十分有默契地始終在彼此的車身之間巧妙地留下「至多」五公分的距離。

印度各座城市都有其各自獨樹一格的特色,唯獨公車站,似乎每座車站都「約定好似的」──必須如此狂野。旅客們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有的肩上扛著,有的頭上頂著,瘦弱的婦人們光著腳丫,懷裡抱著兩個襁褓中的嬰孩,臉上無助的神情,穿梭在急駛的公車陣之間。一輛又一輛巴士像是車站一旁肉攤裡那群無頭蒼蠅神經質般地亂竄著,混亂卻又形成某種程度的秩序,看著總是教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Allahabad公車站內,站務管理員因車輛調度問題,與司機起了爭執。
張雍/攝影
對於印度公車站最貼切的形容會是:這裡的公車像是Marlboro香菸廣告中美國大西部荒野裡成群奔跑在黃沙滾滾原野上的牛群。如果車站的正中央出現一位身著牛仔褲,頭戴牛仔帽,手裡提著一捆繩索的牛仔,並不會讓我感到意外;而車站裡負責維持秩序的車掌,手裡始終拿著一根木棍,置身在這些「牛群」的正中央。原來車掌就是印度車站裡的牛仔,他總是拉高著嗓門,對著眼前一輛又一輛在混亂中倒車,或搶著轉彎的公車,以高分貝的音量吼叫著,並不時以手中的木棍敲打著車身,準確地將他的「牛群」趕往正確的區域,並且指揮那些以無助的眼光投向他、懷抱著嬰孩的婦女們該搭哪一輛公車。

車掌不像Marlboro香菸廣告中那些牛仔有著英挺的身材,粗獷俊美的臉龐,車掌們大多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嘴裡始終嚼著檳榔,眼神銳利加上嚴厲的嗓音,讓人從遠處便不得不注意到這一號人物的存在。

印度的公車站是不夜城,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可見趕著搭乘公車的旅客,打地鋪睡在月台一角的遊民,打著赤膊的捆工將乘客大件的行李一一綁在車頂,車站一角悠閒地販售新鮮柳丁汁的店家,穿梭在車掌及危險的車陣之間向乘客兜售手錶、汗衫、報紙雜誌的小販,以及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會在公車站裡遇到的那幾張熟面孔,總是固定在車站內溜達的居民。大部分時間乘客都是在車掌高分貝嗓音的催促之下,連跑帶跳地被趕著上車。車站裡沒有明顯告示,也不流行月台的編號,唯一的時鐘也靜止不再運作,沉默地佇立在車站的中央,活像個前衛的裝置藝術。白天到夜晚,公車站總是那麼熱鬧,總是聚集著人潮,一種錯覺讓人感到頭頂上的日升月落好像是個多餘的什麼……反正時間在這裡真的不存在。

令人血脈賁張的劇場

印度中部城市Bhopal公車站內正在等候司機的乘客們。
張雍/攝影
當西方各國的乘客們早已習慣用手機上網訂票,鮮少誤點的公車班次,公車站內寬敞舒適的空間等等,印度公車站相形之下,每一秒鐘都是令人血脈賁張的劇場。回家似乎不再是件理所當然的事,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間的旅行也不再存在任何浪漫或悠閒的想像。排隊買票、等車、上車,一段舒適的旅程之後,抵達下一個目的地,如此簡單的邏輯在這裡其實不存在。印度的公車站裡,一切是那樣的生猛,那樣的直接,在這時光隧道的另一端,所有的乘客都想盡辦法要搭上公車,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歸心似箭的渴望,你必須連跑帶跳擠上早已載滿其他乘客而且正緩緩駛離車站的巴士,身後拿著木棍敲打車身的車掌不斷地高聲咆哮。什麼時候到家是乘客關切的第二件事,如何「生存」是這座以公車站為背景所構築而成的大型劇場裡的現代啟示。

「移動」這個概念的本質被迫回歸到以最原始的基點來檢視,雖然沒有先進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但那些懷裡緊緊地抱著幼兒的婦人們臉上既惶恐又堅毅的神情,著實在腦海裡烙印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鮮少有人在乎班次是否準時或誤點,反而更悠閒地與身旁的陌生人話家常,候車乘客彼此之間的互動更頻繁,與一般印象裡公車站乘客們各自檢閱手提電腦裡的郵件、戴著耳機把玩最新的iPod、只顧讀著自己的報章雜誌的那種現代城市裡冰冷的疏離有著天壤之別。

印度車站是印度生活縮影,這裡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舉目所見所有的情感,焦躁,惶恐,與開心,都是如此真切。來自其他先進國家的我們,早已不知不覺習慣在公眾場合替自己戴上一副不自然,卻被現代社會制約的面具。在印度的車站裡看不到這類面具,反而是更溫柔,更返璞歸真的神情,讓人思考造物主在創造人類之初所賦予的面部表情,也許就是這副神情。

2009/01/04 聯合報╱張雍

時光隧道的另一端 印度的公車站



http://udn.com/NEWS/READING/X5/467125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k100s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