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年年底,梁煒寧(42歲)成為華僑銀行中國董事長,負責為該銀行的中國業務制定方向並執行戰略。上任後幾個月,在一場名為“亞洲世紀中新地區的戰略機遇與 展望”的論壇中,她分享了“八千里路雲和月”戰略。她當時完全不依賴演講稿,眼睛也無需瞄準資料的投影,而是輕鬆地於演講臺上走動,字正腔圓地娓娓道出戰 略組成部分,很快地成為滬上媒體競相採訪的對象。



(2008-08-30)

● 何惜薇(上海特派員)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以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第30年為大背景,新加坡華僑銀行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華僑銀行中國),此時為市場規劃推出名叫“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戰略,有一定的意義。它既說明走過的路並不平坦,也蘊含了銀行積極開拓未來的壯志。更妙的是,擁有這等“豪氣”者,是名巾幗。

去年年底,梁煒寧(42歲)成為華僑銀行中國董事長,負責為該銀行的中國業務制定方向並執行戰略。上任後幾個月,在一場名為“亞洲世紀中新地區的戰略機遇 與展望”的論壇中,她分享了“八千里路雲和月”戰略。她當時完全不依賴演講稿,眼睛也無需瞄準資料的投影,而是輕鬆地於演講臺上走動,字正腔圓地娓娓道出 戰略組成部分,很快地成為滬上媒體競相採訪的對象。

這個新加坡人擁有12年的銀行從業經驗及七年的企業經驗,過去七年裏一直在中國生活,還曾分別在飛利浦電子(中國)集團和滙豐銀行(中國)擔任要職。

八條線同時進行

她告訴本報,“八千里路雲和月”是一個八條線同時進行的策略。第一條線是品牌定位,使客戶容易聯想到華僑銀行所代表的業務和品牌。其次是在龐大的中國市場 中尋找核心競爭力,選擇特定物件和產品來開展業務。第三是為鋪設新的產品和網點,更新資訊科技系統與平臺;然後是優化業務流程體系和標準平臺;通過自身努 力和與外界合作來實現增長(華僑銀行擁有寧波銀行一成的股份,希望在保險、銀行、證券領域擁有新的合作夥伴)。第六是加強風險管理,第七為設立有效的組織 結構,最後則是吸引和挽留人才。

梁煒寧說:“八千里路是指華僑銀行中國對中國的承諾是堅守不移的,我們已經準備長期在這發展,並為中國的金融界及客戶群做出貢獻。這個策略包含了我們內部必須同時鋪開來的八條線,以做好中國市場。”

華僑銀行自1925年在廈門開設了第一家分行,兩年後又開始了上海分行,80多年來始終沒離開過神州。去年8月,它成為中國的法人銀行,總部設在上海,在廈門、天津、成都和廣州也有其分支行。

鎖定中型中資企業

然而,論網點覆蓋率,它遠遠不如工(商)、農(業)、中(國)建(設)這四大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論知名度又被滙豐、花旗和渣打銀行等國際銀行拋在後頭,那它還有什麼戲可唱?

梁煒寧說,這正是鎖定服務物件的重要性。經過一番研究與論證,華僑銀行中國把服務物件鎖定為中型中資企業(即年銷售額介於3000萬元人民幣至5億人民 幣之間),再按照發展前景和生態鏈等,具針對性地選擇為一些特定行業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務”,如開戶、日常的首付款、支付結算、融資和進出口等。等到這些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需要私募和前期資金投資時,又為它們提供相應的服務。以汽車配件行業為例,華僑銀行中國服務的物件不是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或廣州本田汽 車有限公司,而是為它們提供汽車配件的廠家與下游企業。

梁煒寧說,要突破網點的局限,就得另辟與客戶溝通的管道,銀行因此準備在中國推出企業網上銀行平臺。“為企業提供‘一條龍’的服務,它們會感覺自己是重點 客戶。對企業來說,除現金流,時間也很重要,它們希望少跑銀行,也希望有理解它們需要的客戶經理,不需要重複說明需求。”

爭取台資企業客戶

此外,華僑銀行中國也積極爭取為台資企業服務,並定位為“家庭銀行”,為家庭成員的需求開展相關銀行。

梁煒甯坦言,成立法人銀行讓華僑銀行中國的業務更多元化,隨著其上海和成都分支行獲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經營人民幣業務,華僑銀行中國將逐步推出 針對個人客戶的人民幣產品和服務,如人民幣或外幣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一天及七天通知存款、結構性理財產品、房貸、外匯買賣及匯款、境外理財產品及留學和 工作簽證資金證明等。

成為法人銀行一周年,展望銀行未來發展之際,華僑銀行中國也面對了挑戰。不久前,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佈的《外資銀行在中國》調查報告指出,受訪的35 家外資銀行首席執行官、高管和分行行長等異口同聲地指出,在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最大困難來自監管環境,另一個是人才短缺。

華僑銀行是參與該調查的外資銀行之一,儘管也認為監管環境嚴謹,梁煒寧卻對此表示理解。她認為,香港和紐約等較成熟、開放的金融市場,其監管放鬆,讓市場 規律決定金融產品或機構的存活,亞洲的監管則相對“家長制”, “我先給你畫個框框,看到你成長了,我再把框框放大一些,中國的監管體系就是這種框框式的”。

雖然要滿足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和銀監會等的監管,意味著銀行得面對很高的成本,但梁煒寧強調,銀行也應主動跟監管機構溝通,例如在推出產品前,與監管機構討論可行性等。

“以八千里路雲和月(計畫)來說,我們就跟監管當局分享大方向。大約三至六個月後,當局還向我們瞭解進展。”

至於人才短缺問題,梁煒寧不認為這是外資銀行才面對的問題,因為市場上現有從事風險控制等金融專才不會一夜增多,而外資和中資銀行正全力擴充業務。

為了建立人才庫,華僑銀行中國的招聘活動不限於擁有豐富專業經驗和知識的金融界人士。它也積極網羅畢業生,以及有志加入金融行業但缺乏金融經驗的中級管理人員。不久前,它更是大膽地把四年前才加入華僑銀行中國的一名當地年輕職員,擢升為成都支行上海花園支行行長。

梁煒寧說:“這誠然是項突破,之前當行長的都是(總部的)外派人員,我們這麼做是希望支行能逐步本土化,並借此告訴其他職員,只要發揮得好就有升職空間,年資和國籍都不重要。” 
 
《聯合早報》
(編輯:黃秀茱)

http://www.zaobao.com/finance/pages1/people08083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k100s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