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雜誌 2008年 3月號 文∣林雅琪 攝影∣李俊明提供
2008/3/28

從一個專事製藥、煙囪廠房林立的工業城市,到如今以極簡建築美學被視為當代設計典範,突出於瑞士西北角的小城市巴塞爾,用她的多元面貌,發揮驚人的設計創意。

火車、鐘錶、牛奶乳酪和巧克力,以及眼前美麗的湖光山色,這裡是歐洲中心,瑞士。

突 出瑞士西北角的巴塞爾,是僅次於日內瓦和蘇黎世的瑞士第三大都市,東北與德國相鄰,西北接壤法國邊界,幽靜的萊茵河貫穿市區,版圖較大的西岸稱為大巴塞爾 (Grossbasel),瑞士的國鐵車站、舊市區皆位於此;面積較小的東岸,稱為小巴塞爾(Kleinbasel)。

卓越建築設計,體現瑞士工匠精神

巴塞爾總面積僅台北市七分之一,自中世紀起即是瑞士著名的文化重鎮,她擁有瑞士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以及眾多主題各異的博物館與美術館,培育出瑞士人民津津樂道的工匠精神,他們細心琢磨精密的齒輪與鍛件,組合成價值不菲的瑞士鐘錶;同樣的工匠精神也套用到建築設計方面,巴塞爾以極簡、便捷實用的建築美學,描繪出曼妙的山城風光,被視為當代設計領域的典範。

這座工業小城,最能展現其多面貌的設計精髓,就在三十多個獨具風格的展覽館,發揮她驚人的設計創意。尤以尚‧坦格利美術館(Museum Jean Tinguely)、貝耶勒基金會 美術館(Beyeler Fondation)和展覽庫當代藝術館(Schaulager of the Laurenz Foundation)這三座藝術展覽館最受藝術工作者喜愛,除了外觀建築和本身設計者的作品外,還收藏兩百多件塞尚、畢卡索等當代藝術名家作品,這些展 覽館也是當地孩子們校外教學的指定地點,讓小朋友從小就接受藝術薰陶,培養自身的美學概念。

從建築中看見和平,匯集多元文化

十多年前,巴塞爾還只是個「還在建築成形之中的城市」,但在多元文化的匯集處,融合德、法、羅馬的設計元素,使得她的建築沒有統一風格,也因為七百多年永久的中立和平,她的建築特別有祥和、優雅精緻、樸實堅固等特徵。

然而,現今我們在瑞士巴塞爾看到的當代建築又顯得簡約,像瑞士國鐵信號中央控制塔和國際清算銀行大樓,在許多當代設計師的設計下,他們使用大膽的裝飾、鮮明的色彩,持續點綴這個邊境城市的豐富面貌,展現多樣風格。

李俊明看今日巴塞爾

新銳建築師,帶巴塞爾躍上國際

瑞士是個「小而美」卻又充滿魔力的山間國度,我們總會看到蘇黎世、日內瓦的知名度和重要性揚名國際,甚至享有世界最適合人居住城市的美名;但如果把「藝術」、「展覽」、「設計」加入評比,瑞士的工業城巴塞爾絕對榜上有名,因為她巧妙地融合設計與藝文氣息,成為藝術色彩鮮明的都會城市。

位於萊茵河畔的巴塞爾,與德國和法國相鄰,因此和德、法交流程度深。從古羅馬時代,巴塞爾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據點,尤其到萊茵河左岸,仍可看到古羅馬的遺跡,所以她在歐洲一直是小有名氣的城市,也讓她更容易催生出多元文化的環境。

1980 年代後期,由巴塞爾發跡的建築師迅速從國際崛起,這群年輕朋友在建築上勇於追求美感和結構上的突破,讓人眼睛一亮!由Pierre de Meuron、Jacques Herzog以及另外兩位合夥人Harry Gugger和Christine Binswanger一起在巴塞爾成立建築事務所,才短短的時間就在世界的建築藍圖上發光發熱。

現在,在奧地利、法國、德國、美國、英國都可以看見Pierre de Meuron和Jacques Herzog的作品,尤其與北京建築研究院跨國合作北京奧運國家體育館「鳥巢」,大膽前衛的外露鋼鐵像藤蔓一樣隨意扭曲,賦予北京新時代的樣貌與想像力,也讓全世界熱愛建築藝術的朋友們發現瑞士驚人的創意設計能量。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巴塞爾的製藥工業已經回饋到當代的城市發展,當地的製藥大廠F. Hoffmann-La Roche把原本灰灰醜醜的工廠做了都市更新計畫,以「藝術」活化工廠,更捐出一片空地給尚‧坦格利美術館,陳列巨型的裝置藝術,包裝另類的都會美感。

瑞士一直以如詩如畫的美景聞名世界,但我相信她的建築藝術同樣會令每位旅客再三玩味。(口述│李俊明整理│林雅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lk100s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